• 首页
  • 要闻要论
  • 走近大家
  • 文史博览
    • 文史翰林
    • 名家风采
    • 史海钩沉
  • 国宝丹青
  • 封面中国
  • 红船融媒
    • 红船专访
    • 红船快讯
    • 红船听书
  • 视界观察
    • 图片故事
    • 视频精选
  • 本刊选萃

  • 要闻要论
  • 走近大家
  • 文史博览
  • 国宝丹青
  • 封面中国
  • 红船融媒
  • 视界观察
  • 本刊选萃
首页 > 国宝丹青
  • 沈鹏先生为延安花源屯书写楹联追忆

    在京城,常听书坛同道或沈老学生赞誉,言沈老为人处世重义轻利、古道热肠。其情之柔、其心之暖堪为楷范。世人惯与亲友熟人共事,往往体恤宽博,与陌生人相处则难免戒备冷淡,是为常理。沈鹏先生则不同。此言决非溢美于故人,而是有事例作证。

    2023-09-11
  • 王明明:如何真正读懂中国画?

    任何有抱负的画家,无不梦想在创作上实现突破和超越,往往为创新所累。

    2023-07-04
  • 淡冶如笑 春意融融 ——郭熙的《早春图》

    郭熙(1000-1090年)是北宋画院画 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 人,故世称“郭河阳”。郭熙活动于英 宗、神宗、哲宗三朝,其中神宗时期是 郭熙艺术的黄金时代,其在艺术上与 关、李、范三家相媲美。郭熙今存作品 主要有《早春图》《窠石平远图》以及 《关山春雪图》等,其中《早春图》被 公认为郭熙的代表作。 与一般画家不同的是,郭熙的理 论水平颇高,充分体现在他的著述《林 泉高致》当中。书中总结并提出了“三 远法”和“四时法”,表现了他对艺术 在时空层面的认识。从北宋进入南宋的 这段时期,最重要的画家当属郭熙。后 世画论家称他的画“构图幽奇,意境清 旷,峰石奇特,气势雄伟”。 《早春...

    2025-10-30
  • 淡冶如笑 春意融融 ——郭熙的《早春图》

    郭熙(1000-1090年)是北宋画院画 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 人,故世称“郭河阳”。郭熙活动于英 宗、神宗、哲宗三朝,其中神宗时期是 郭熙艺术的黄金时代,其在艺术上与 关、李、范三家相媲美。郭熙今存作品 主要有《早春图》《窠石平远图》以及 《关山春雪图》等,其中《早春图》被 公认为郭熙的代表作。 与一般画家不同的是,郭熙的理 论水平颇高,充分体现在他的著述《林 泉高致》当中。书中总结并提出了“三 远法”和“四时法”,表现了他对艺术 在时空层面的认识。从北宋进入南宋的 这段时期,最重要的画家当属郭熙。后 世画论家称他的画“构图幽奇,意境清 旷,峰石奇特,气势雄伟”。 《早春...

    2025-09-25
  • 从马王堆帛画看汉代人物肖像画

    汉代立国四百多年,留下众多的图 绘作品。今天所能见到的虽然只是汉代 的很小部分,但数量仍然惊人。汉代是 中国人物画的第一个高峰期。它所确立 的一些原则一直影响后世。汉代绘制人 物画的手法多种多样,重写实而具肖像 性者即为其一。重写实而具肖像性的人 物画中的代表性作品,首推马王堆帛画 轪侯夫人辛追图像和帛画轪侯利苍之子 图像。 《人物图》 东汉 辽宁辽阳北园壁画墓出土 1972年至1974年,湖南省长沙市 先后发掘了马王堆西汉墓群。文物工作 者根据编号为一号、二号和三号这几座 墓中出土的材料及地层的位置和打破关 系,并辅之以文献,推断出这几座墓先 后下葬于西汉初的高后至汉文帝时期。...

    2025-09-23
  • 宋画里的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图》与《文姬归汉图》

    蔡琰,字文姬,东汉大儒蔡邕唯一的女儿,音乐得蔡邕亲传,文学以存世孤篇《悲愤诗》获得不亚于“建安七子”的历史地位。同时她又在汉末战乱中亲身承受了沦落异域、胡汉通婚、身归故国却又骨肉离散的遭遇,在以战争这种特殊方式进行的碰撞中,她是众多女性的悲惨命运的缩影。被曹操赎回后,她传写经典,又是汉文化的保存者。她有如此多重的身份,以致在她身后不久对她的传奇塑造就开始了,今天人们印象中的蔡琰(文姬),已经成了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传说想象的综合体,其中既有后人理想的寄托,也有各种误读。

    2024-09-20
  • 国宝鉴览:西周青铜器何尊与“宅兹中国”的由来

    中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她最早见于周成王五年(周公旦摄政五年、公元前1038年)所造的青铜器“何尊”

    2024-09-11
  • 张大千与《东坡笠屐图》

    一个高士头戴斗笠,脚蹬木屐,肩披长袍,右手拄杖,左手拈须,踉踉跄跄行走在雨中。这是张大千(一八九九——一九八三)笔下的《东坡居士笠屐图》(吉林省博物院藏)中的苏东坡形象。

    2023-09-11
  • 程大利: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书家的人文修养

    形式超越和生命象征是书法艺术的美学本质。

    2023-09-11
  • 冯今松: 砚边杂感

    画家要注重理想、志气、情操、胆略的培养,这是富才之道。

    2023-09-11
1 2
要闻推荐
  • 半个世纪前,周恩来谈核电站安全
  • 绘制锦绣中华历史画卷,谱写人民江山时代长歌
  • 华盛顿举行中国文化节,中国驻美大使用咖啡和茶比喻文明差异
  • 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 守护敦煌60载,樊锦诗荣获联合国重磅奖项
视频推荐
沉浸式打卡黄河文化,这些文艺大咖探访中原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声明 网站纠错 联系我们
京ICP备180380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822号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1-2023 by zgmzb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