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定于1996年六月十四日 举办创校九十周年庆典,校友会总会及 九十周年校庆筹委会决定编撰出版定名 为《暨南人》一书,意义深长。新加坡 校友会接到征文信后,会长盛碧珠、秘 书邢济众,坚邀名誉会长庄右铭写一篇 参与“暨南人”之列,但他以平日疏于 执笔为由,谦辞不写,盛、邢二君乃转 邀我以第三者身份介绍他的读书过程、 教书生活、经商服务社会,以及爱国、 爱乡、爱校等情况。我根据所知,如实 写出,供暨南各地校友共识。

暨南大学董事会合照,前排右一为庄右铭
我与庄右铭结交四十余载,私谊深 厚,既是老同事,又是小同乡,他的学 养、处世为人和他的家庭情况,我都了 如指掌,前年我已写过一篇“我所认识 庄右铭夫妇及其子女”一文,这次再受 命写一篇他是一位“暨南人”,相信不会有偏差或误导的。
庄右铭原籍福建惠安山腰乡,1908 年出生,幼失怙恃,贫苦无依,赖其叔 父抚养并送往学校读书,中学毕业后, 南渡星马谋生。1929年,世界经济不景 气,波及当地土产价格大跌,树胶每担 只值马币八九元,大小商店均濒临倒 闭。右铭鉴于自己孓然一身,无所牵 累,留滞在此长夜漫漫的凄凉市镇,蹉 跎岁月,毫无意义,遂决定往泸寻觅求 学机会。他于1931年夏由巴生港口买楫 赴上海,与暨南结缘。他选读理科,希 望能在安静环境中,循序打好科技基 础。不幸从1931年开始竟是中国国运多 灾多难,面临危亡的年代。秋季开学不 久,9月18日突然发生日本关东军本庄 繁部队袭击东北军北大营。继又进驻沈 阳,时东北军全体官兵奉命不抵抗,短短几天内日军便占领东三省,时东北最 高司令官张学良亦不知所措。东北事变 发生后,全国人民震怒,学校停课, 学生参加军训,女生加入护士班,并请 名流演讲,灌输爱国思想,提高抗日 情绪,随后全上海各大学学生集中乘火 车到南京向中央政府请愿,要求政府向 日宣战,查办张学良,援助马占山等。 他参加了两次,第一次集中在军校大礼 堂听蒋介石委员长训话,隔日便返。另 一次集中在明孝陵宫邸,那时为中央政 府行政院所在。大家露宿三昼夜,挨过 寒冷饥饿,坚持要见行政院长(蒋介石 兼此职),要求他对抵抗外侮作明朗表 态,于右任、戴季陶、张治中等先后接 见他们,但劝散学生回上海都无效果。 最后蒋介石终于亲自和大家见面,他训 斥学生不该再来南京,跟政府为难,搞 乱政府治国苦衷,称火车已预备好,要 学生明天早晨通通回去上课读书。大家 此行又是落空不得要领而告结束。那时 学校处在半停课状态,学业损失很大。 寒假期间,外表相当平静,大家希望开 学后好好读点书,不料1932年1月下旬, 上海郊区又紧张起来,那时十九路军驻 防真茹一带,士兵忙着挖战壕,过后中 央军精锐部队八十八师亦开到了,终于1 月28日晚上跟日本派遣军打起来,学校 又不能依期上课,战事相持一个多月, 最后日军从太仓浏河包抄登陆,中央军 被迫后退,中日双方签订屈辱的淞泸协 定。时真茹是双方军队交锋的战场,学 校当局分为上海租界、苏州、广州三地上课,读书生活风风雨雨,很不正常。 那时庄右铭内心开始担忧他自己的读书 问题,他体会到读理科,书本上的理论 要与实验室配合,而在播迁不定、一曝 十寒的环境里要达到名符其实,完成理 科学业,实在是难乎其难,经仔细深入 考虑后,他意识到改读别的学科,比较 不虚幻而实事求是,终于决定学期结束 后,离开暨南转到中国公学大学部插班 政治经济系,内地学生多,国文程度较 高,他有形无形从中得益不浅。他在中 公读来毫不勉强而感有心得,每逢考 试,均列前茅,直到毕业为止。
他在国步艰难,读书生活不安定 环境中离开暨南,但他回忆到作为暨南 学生时期里,不但不是毫无所依,而且 是受惠甚多,毕生难忘。暨南是国立学 校,经费充裕,容易以高薪聘请名教授 名学者来校任教。上课时他总要抽时间 前往听课,特别是从文史、社会学等学 科,讲学时所得教泽最多。由此而领悟 循序致精的读书方法,更奠定了思维逻 辑的最新观念。沪上爱国名流,时常受 邀来校演讲,亦吸收不少关于国家民族 救亡图存的知识。总之,他从名教授、 学者、爱国名流们的言教身教中得到启 发,引导他走上求学和做人的正确道 路,并且永远牢牢记住。他对暨南母 校亦一直凝结着浓厚感情。他离母校已 六十余年,平日与星马各地校友仍保持同 宪亲切友谊,并不断关怀母校复办后的 发展壮大情况。1986年,新加坡校友会会 长源则佥去世,庄右铭被推继任会长, 他率领校友十余人往广州参加母校八十 周年校庆,赠送艺术品并献旗纪念。续 后又多次独自到广州访问母校,每见校 容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学生成绩斐然可 观,他内心无比高兴,并与母校多位正 副校长、教授、董事部秘书等建立深厚 友谊。80年代后期,他访问母校时,顺 便留在华侨医院检查身体,早晨在暨南校园内散步,天高气爽,心旷神怡,他 一时兴会,顺吟一首小诗:“漫步深秋 径,晨曦沐浴身,仰观大宇宙,喜是暨 南人。”后来他把这首诗写成一张条幅 赠送给当时大学办公室秘书,现任香港 暨南大学基金委员会秘书李钜诚先生。 当时他偶然脱口自称是暨南人的诗句, 与这次校友总会编撰暨南人书,大家写 作时的心境,很可能有暗合的感觉。
庄右铭目睹近百年来中国国势积弱,内忧外患,又常常见到洋人在国 内目无法纪,横行霸道,无不怀恨在 心。他定居海外,已成为外籍公民, 仍认为凡属炎黄后裔,应有回馈报国之 责。记得卅年前东南亚新独立国家与中 国大陆北京政府外交关系处于低潮时 期,马来西亚境内中国银行,吉隆坡及 槟城二地相继关闭,新加坡分行停止营 业,预料只是时间问题;那时忽因新加 坡向吉隆坡中央政府争取权利,认为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所共有,各族 应共享平等地位。结果新加坡被迫脱离 而独立,新加坡中国银行亦由此可继续 营业。但知那时新加坡分行现金库存不 多,总行又不调汇过来,存户要兑现, 庄右铭与中国银行的关系,只是普通客 户,亦未享有信用透支贷款优待。他 在传闻中得悉中国银行在困难中度日, 深感不安,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 独立之翌日,庄右铭绝不思虑,开一支 票二十五万元存入中国银行,据行内主 管人透露,那天存入银行客户以庄右铭 的数目为最多,其次为吴某十八万元, 再次为杨某十万元,时分行经理张纪歆 不觉惊叹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其实庄右铭无他企图,只是略表 爱国情怀而已。
庄右铭定居星马前后近七十载, 他在上海完成学业后,南下广东受聘任 和平县公立中学教师,翌年返星,相继 执教星马二地中学多年。1949年,他因 家计离开教席转入商界,可取的是不忘 本,仍续参与文教事业工作,他任新加 坡中正中学总校及南洋初级学院董事垂 四十余年,又兼任中正中学董事部义务 秘书达卅二载,最后始以年老告退。十 年前,他鼓励前数位擅长书法同学,成 立乐龄书画会,弘扬传统艺术,他任两 届会长后始告退休。近年来,他年老思 乡,决意量力捐助故乡学校建设。1992 年,捐人民币五十六万元,连同二位族 亲凑成人民币一百六十八万元,建造县 立惠安二中,包括四十八间课室的教学 楼一座。教学楼1993年9月竣工,得全国 归侨联合会主席庄炎林先生主持落成典 礼。1994年,他捐人民币五十万元在他 故里盐场中心小学扩建教学楼课室十二 间,该校舍于1995年5月落成。又因本 乡另一中心小学是他的母校,众校友集 资扩建校舍,他也捐献人民币十万元, 以促进早日完成计划。1993年,庄右铭受聘任福建泉州黎明大学董事,1995年 春,政府拨地四百亩,作为新校舍园 地,董事部规划建设蓝图,开始积极筹 款。庄右铭远居海外,未能参与策划, 但亦不欲徒挂虚名,置之不闻不问。他 联络该大学前校长、现任名誉董事长梁 披云先生,请代转达大学当局,他认捐 人民币五十万元,聊充添购砖瓦之资, 望黎大建设大计早日实现,是他内心唯 一愿望。

庄右铭先生捐建的泉港一中和熹堂
庄右铭的禀性为人和处世作风,我 了解相当透彻。他出身贫苦,读书生活 亦因国运艰危而崎岖不顺,由此而养成 卓牢不拔的意志。他生活简朴,待人忠 厚,好读书,泛览文史哲学及诸子书, 殷勤于宋明理学,特别服膺浙东学派吕 东莱、陈亮、叶水心等所强调的功利学 说,他曾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海外 儒学要发扬浙东学派精神”,刊入纪念 故校长何炳松论文集内,以阐述其读书 心得。
还有值得介绍的,他的家庭教育 很成功,引起新加坡友好赞不绝口。他 共有九位子女,除长女爱好艺术,入伦 敦皇家音乐学院专攻钢琴外(不幸前年 去世),余者八位俱完成新加坡及英美 著名大学学业,总加起来,一家有三博 士及九硕士,最幼儿子荣获英联邦奖 学金入剑桥大学读电子博士学位,将于 1996年结束,届时又再加一博士,殊 不寻常。
庄右铭已年登八十八,早已卸弃管 理生意业务,家藏万卷书,闲来无事, 坐拥书城,宁静致远,读他所想读而未 读的书,谋他所要为社会服务,应做而 未做的事,澄心凝思,稳步行事。我们 大家应共同祝他长寿,看他贡献社会的 愿望,次第落实完成,这篇文也就此搁 笔停止。(原标题为《我写新加坡一位暨 南人——庄右铭》)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