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黄河赞歌”主题花坛前,“文化黄河”推广大使孔敬邀民众共溯民族根与魂

2025-09-02

图1.PNG

秋日的长安街,花团锦簇,位于东单东角的“黄河赞歌”主题花坛凭借其磅礴的气势和精巧的设计,成为首都街头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化黄河”推广大使、第66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冠军孔敬花坛前,通过现场交流与呼吁,邀请市民游客驻足感受黄河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化黄河公益事业长期致力于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推广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项目,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黄河赞歌”花坛为主题,巧妙运用园林造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奔腾的瀑布造型栩栩如生,配合灯光与声效,再现了黄河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景象花坛周边簇拥着各色花卉,象征着黄河流域的勃勃生机展示抗战精神

“奔腾的瀑布,熟悉的旋律,还有随风飘散的水雾,好像真的把我们带到了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前”孔敬站在花坛前感慨道。作为“文化黄河推广大使,她表示,这个花坛装置不仅美化了城市,更让市民直观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呼吸与脉动。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图腾。孔敬表示黄河是我们的根与魂。我从事的文化黄河公益事业,其核心不仅在于守护黄河流域宝贵的生态与文化,更在于让黄河的故事、精神走进每个人的心里,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

图2.JPG

“如果您此时此刻正走在长安街上,不妨停下脚步,跟着旋律哼唱一段《黄河大合唱》,感受那份从过去奔涌至今的澎湃力量。”孔敬向公众发出诚挚的邀请。诞生于抗战烽火岁月的《黄河大合唱》,以其激昂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黄河精神在音乐艺术上的巅峰体现。

在花坛前,不少市民游客受到感染,驻足拍照,长者轻声哼唱起经典的乐章。这种自发的参与,正是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最直接的体现。

图3.jpg

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鲜活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像“文化黄河”公益事业这样的实践,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是要让黄河文化融入时代生活,激发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力量。如孔敬所说“希望我们一起,让黄河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据悉,该主题花坛将展出至国庆,成为小长假期间首都市民和游客感受家国情怀、体验黄河文化的热门打卡地。

资料来源:文化黄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