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推动边境贸易实现减贫案例:边民互市促减贫,对外开放兴乡村
导读:2024年,该案例荣获中国国际减贫中心联合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7家机构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摘要:多年来,边境贸易成为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对外开放、兴边富民的重要抓手。边民互市贸易,在稳定边境治安、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助力边境贫困县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靖西市充分利用边境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落实边民互市贸易免税交易额政策,创新引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和二级交易市场的发展模式,借助粤桂协作有利条件,共建深圳龙岗·百色靖西跨境合作产业园、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将沿边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带动边民增收,加快减贫进程,实现稳边固边强村富民。
靖西市对越边境线长152公里,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边境乡镇13个(其中抵边乡镇6个),共有边民26万人。抵边乡村地处山区,石漠化严重,道路崎岖,地少缺水,土地贫瘠,传统种养等产业发展受制约,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大多青壮年边民都选择外出务工或迁出抵边乡村,导致抵边乡村人口“空心化”严重,给边境线的联防联控带来巨大压力,给“三非”人员潜入国境、不法分子走私创造了条件,边境稳定存在潜在风险。基于这一情况,靖西市党委政府精心谋划,把“对外开放、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作为2024年靖西市六项重点工作之一,运用国家和自治区给予边民每人每天8000元的边民互市贸易免税交易额政策,大力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引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和二级交易市场的发展模式,发挥粤桂协作帮扶作用,建设跨境产业园,带动边民就业创业,促进边民增收致富。
(一)大力推动“智慧互市”。积极推进广西边民互市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边民互市贸易信息化服务水平。引进有实力的电子商务、网络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开发线上交易平台系统,打通与商务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宁海关、税务局、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数据接口,实现线上办证、报关、报税、申报年报、收付汇、业务对接等多项业务功能一体办理,实现龙邦互市商品二级市场的人性化、智能化服务。
(二)创新建设利民服务网点。靖西市以抵边乡镇为单位,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在安宁乡、岳圩镇、龙邦镇、新靖镇分别试点设立便民利民的边民互市二级交易市场服务网点,通过信息化平台技术帮助边民注册个体户、开设银行授信账户,实行“线上互市、线下通关”的新模式,通过“e岸通”APP一级市场线上向越南下单采购货物和申报海关,在“互贸通”二级市场挂牌销售进口商品和开具发票,实现商品“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的规范化市场监管。
(三)畅通集采和销售渠道。一是创新性推动越南供货商在越南茶岭口岸那弄街道搭建边民互市贸易境外市场集采平台,方便边民走出国门找到货源,解决边民“采货难”问题。二是由乡镇成立政府平台公司,调度个体边民闲散资金,统筹各方资源,主动引进、对接国内采购商,解决边民“销售难”问题,如:安宁乡主动对接引进国内采购企业浙江台州果蔬公司,签订了每年80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购销合作协议,拓宽边民寻找边民互市进口商品销售渠道。
(四)推进“前岸后厂”建设。充分利用深圳龙岗帮扶靖西市的优势,依托龙邦口岸“前岸”,高规格推进产业园“后厂”建设,已投入粤桂协作资金98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深圳龙岗·百色靖西跨境合作产业园(龙邦园)和0.65万平方米的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靖西园),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持续引进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和东部企业,构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政府、企业、市场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开发开放新平台,进一步提升边境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和质量,同时为边民和易地搬迁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
(五)培育“口岸+”枢纽经济。一是“口岸+落地加工”,靖西市申报了海运方式进口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互市商品进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内地加工—成品出口交易”和“进口落地加工—成品国内供销”双加工边贸经济流通模式得到推广,落地加工企业带动务工边民每月增收3000—3500元。二是“口岸+商贸物流”,引进富士康科技集团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启动准时达—龙邦口岸共筑西南大通道中越跨境卡车运输正式首航仪式,标志着靖西踏上了畅通道、强口岸、促贸易的新征程。三是“口岸+电商”,配套建成跨境电商体验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边境跨境电商与数字边贸公共服务平台等“两中心一平台”,为当地特色产品销往海外提供便捷平台,同时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海外产品与舒心的跨境购物体验。
靖西市将对外贸易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机结合在一起,引进东部企业入驻加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为抵边乡镇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边民收入,进一步拉动了靖西市经济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下一步,靖西市将进一步推动形成边民“自采自卖”和“集采集卖”相结合的自由市场,着力建设贵州、重庆、四川等西部省份火锅及预制菜的香料和食材供应基地,打造千亿级边民互市,发展前景广阔。
(一)边民互市贸易不断规范化。2022年10月28日,龙邦边民互市贸易区完成首单广西互市“单一窗口”申报,广西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对接海关总署“单一窗口”标准版边民互市贸易系统省份。边民互市二级交易市场利民服务网点通过“边民+互联网”全过程服务,为边民创收规避风险,实现商品规范化市场监管。
(二)帮助搬迁户实现就近就业。深圳龙岗·百色靖西跨境合作产业园(龙邦园)主打冰鲜海产品、水果、坚果等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建成后可直接为28个边境脱贫村年集体经济增收1.3万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3.2万个以上。目前,已完成8个标准厂房建设,进驻企业12家,投产7家,落地加工商品货值2.37亿元,带动边民就业3000多人,2021年助力靖西实现互市落地加工贸易额跃居广西第一。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靖西园)规划建设仓储物流、坚果、水产品、粮油等加工厂区,建成后可直接为搬迁安置人员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致富。目前,已有誉华集团等10多家东部企业入驻,为搬迁安置劳动力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
(三)有效促进乡村稳产增收。截止2024年12月30日,安宁乡、岳圩镇、龙邦镇发展边民注册个体户7036多人、参与交易次数32936人次,集中采购和销售越南腰果、冰冻水产品、百香果贸易额170478万元,贸易创收 98.58 万元,其中:边民收益:68.42 万元,村集体/合作社收益:30.16万元。安宁乡由乡级平台公司—兴航宁投资公司组织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统一开展分配、申报、分红。此外,安宁乡还将在龙邦口岸飞地建设“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业园”,打通国内市场销售边民互市商品的渠道,初步完成农业乡镇向二、三产业乡镇转型。
(一)因地制宜谋发展。用足用好政策机遇,敢于先行先试,既要学习借鉴各口岸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完善通道体系,又要突破现有的发展模式局限,因地制宜融合边民互市和当地产业共同发展,规避自身短板,为当地边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充分发挥边民互市贸易的减贫和推动乡村振兴作用。
(二)深化边民互市改革创新。通过“互联网+村(社区)+边民+代理人”的模式,通过斩断链条、强化管理、转变认识、改变方式等措施,实现“真边民真交易”,推进边民互市合规化、合法化、规范化发展。通过政府平台统筹融合资金和资源,帮助解决边民互市交易存在的风险高、资金难、人员杂、成本高、主体少等难题,实现激发边民互市活力,促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创新“前岸后厂”模式价值高。“前岸后厂”协作运营模式,通过采取“互市贸易+合作社+企业”模式扩大边境加工制造生产主体规模,构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升边境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和质量,将沿边开发开放政策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优势,对边境县市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图例一:服务网点的启用

(安宁乡边民互市二级交易市场服务中心网点)

图例二:边民到二级交易市场服务网点办理业务

(安宁二级交易市场服务网点边民正在排队办理业务)

图例三:越南集采平台启用

(越南集采平台通车仪式)

图例四:边民互市货物入关及交货

(货物入关后边民正在驳车装卸货中)

(小货车正在排队接货中)

深圳龙岗·百色靖西跨境合作产业园(龙邦园)

作者为广西靖西口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广西龙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