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此,红船编辑部特推出“红船家风故事栏目”,通过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开国元勋后人,来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革命家风故事。
开国上将贺炳炎是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高级指挥员,是赫赫有名的独臂战将。近日,红船编辑部专访了贺炳炎之女贺北生,讲述了父亲的往事。
一顿难忘的饭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新来了一个警卫员。父亲对他说今天是特殊情况,你可以去把孩子们早点接回来。
警卫员刚刚过来,还不熟悉情况。也不知道首长家几个孩子,也不敢直接问首长。他就想去问护士,结果护士已经走了。旁边有人告诉他:“学校里没有几个姓贺的,只要是姓贺的孩子,到时候你拉上车就行了。”
警卫员不知道的是,我们班里还有一个姓贺的男孩儿,是雅安军分区一个领导家的孩子。警卫员一问对方姓贺,就拉着他一起上车了。
当时,我们谁也没敢问,就觉得父亲让车过来接应该是有重要的客人。不然平时他绝对不允许我们坐车上下学的,都是让我们自己走回去。
等到了家以后,父亲一看,怎么多了个陌生的孩子。
就问那孩子:“你姓什么?”
孩子回答:“姓贺。”
父亲又问:“你家是哪的?”
孩子说:“雅安的。”
我父亲一下子就明白是谁家的孩子了,笑着说:“来了就来了,来了就算我们家的小客人了。”
父亲很热情地招待了男孩,还特意告诉他说:“这个礼拜我们要打牙祭喽。”在我们家值班的是个一级厨师,会用鸡蛋做冰激凌。那时候冰激凌可是稀罕物。所以,一听说吃冰激凌,孩子们都非常高兴。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个男孩子逢人便高兴地说:“我最有福气的一天,就是在贺伯伯家,过节一样吃了一顿饭。”
▲贺炳炎将军全家福
“那是组织给我的车”
我们在成都八一小学上学时,父亲不允许我们走读,目的是让我们适应集体生活。所以,我们那时候必须住校,只有到星期五的下午才能放学回家。
他叮嘱我的母亲,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用他的车去接送我们上下学,对司机也作了交代。我们上学都是自己从东教场走到北教场。
每到周末,父亲就会搬一把藤椅坐在院子门口,时不时向成都军区院里的大马路张望,那就是他想我们了。
▲贺炳炎与其妻子姜平合影
有一次,母亲心疼我们放学走路回家太远、太累,就私下给警卫员说,你去把孩子们接回来,到北教场门口把他们放下来,再让他们自己跑回家。
那天我们可高兴了,在北教场下车以后满身大汗地跑回来。父亲一看到我们就问:“怎么回来的?”我们回答说:“跑回来的。”
母亲的意思,是不让父亲知道我们是坐他的车回家的,父亲看到我们满身大汗,就以为我们是从东教场跑到北教场的。
后来,我父亲明白过来了,很严肃地批评了我母亲。他说:“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能用车去接他们,那是组织给我的车。”
先人后己
父亲因为常年打仗,他的身体非常不好。不仅患有严重的哮喘、肺气肿,还有高血压、痛风等多种疾病。一到冬天就咳喘得厉害,非常痛苦。
成都冬天取暖,用的都是炭盆。那时候也没有无烟炭,烧起来满屋子里都是烟,他喘得就更厉害,咳嗽也更加剧烈。
上级关怀他,要给他安装暖气。他当时并不知道,等到暖气片拉到家里安装的时候,他知道情况很生气,叫来一辆大卡车,把暖气片直接送到了成都军区总医院,给那里的战士们先装上了暖气。父亲说:“你们比我更需要暖气!”
他的哮喘病越来越厉害,冬天洗完澡后,母亲一个人背他回房间很困难。后来,找了一个专职的男护士,协助我母亲把他背到卧室。
后来,母亲找到后勤部长说明情况,趁着父亲到北京去开会的时机,给家里装上了暖气片。生米煮成熟饭了,父亲再发脾气也就没办法了。有了暖气以后,他的哮喘明显好多了,咳嗽也不那么剧烈了。
撰文:王向明
统筹:李秀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