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上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战友情谊”广西行主题活动在百色成功举办。该活动是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融媒主办,数位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后人齐聚一堂,学习百色精神,畅谈先辈们的革命友谊。
参加主题活动的有:开国上将吕正操之子吕彤羽,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和,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之一、叶挺将军孙女叶莲,赵世炎烈士之孙赵新炎等。
以下由李亚明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我父亲的传记,还有他的老战友们写的回忆文章,都提到“小老虎连长”的称号。今天,在百色城,红七军的诞生地,我就谈一谈父亲这个称号的由来。
称他为“小老虎连长”,首先他当时是年龄最小的连级干部。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时任命他为红七军军部特务连副连长,当时,他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由于他作战机智勇敢,仅几个月后,又提升他为特务连连长,这时他刚满16岁。他在同级干部中是最年轻的一个,连队里的战士大部分都比他的岁数大。
▲李天佑
其次是我父亲打仗有“虎气”,总是冲锋在前,以勇敢、不怕死而闻名。红七军特务连不仅担负着保卫军部首长的重任,同时也是军部首长手中的一张王牌。在全军战斗遇到极大困难的情况下,特务连会被军首长派到前线担任主攻任务,总能发挥扭转战局的决定性作用。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红七军初期的战斗来了解“小老虎连长”这个称号。
第一次是保卫百色城战斗。百色起义胜利以后,红七军主力到周边地区开辟根据地,只留下500人左右的红七军战士守护百色城,其中就有我父亲带领的特务连的半个连。趁着百色红军人数很少的机会,城外的地主武装集结了两千多人偷袭百色城。我父亲临危不惧,带着这半个特务连和敌人死打硬拼。
百色城外有个高地,敌人已经占领了那里,并依据有利地势进可攻、退可守。我父亲反应很机敏,带着特务连很快就把高地给夺过来了。城内的敌人失去了退路顿时军心大乱,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慌乱中一哄而散。这样一来,解了百色之危。这次战斗体现了一个15岁少年临危不惧的“虎气”。
第二次是几个月后攻打榕江城战斗。榕江县城是贵州省军阀王家烈的军需补给基地,这里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对红七军指战员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敌人有两个团的兵力,加上城防工事坚固,红七军没有重武器,也没有攻城的手段和得力的工具,战斗打得很艰苦,从早上开始一直打到下午,六个多小时愣是攻不下榕江城。
▲李明瑞
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带着特务连到前沿阵地勘察地形时,我父亲代表特务连向李明瑞总指挥请命攻城,李明瑞批准了。他从特务连挑选了1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扛着竹梯,怀揣着竹钉,在主力部队火力掩护下,迅速靠近城墙,把竹梯架在墙上往上爬。竹梯高度不够,距离城墙顶端还差一截子,他们就把竹钉钉在城墙缝隙里,钉一层爬一层,敌人火力封锁严密,突击队员在后方火力掩护下,不断有人从竹梯上摔下来。等到他和剩余的突击队员冲上墙头时,敌人机枪扫过来,我父亲大腿受伤了。但在城墙上根本无路可退,他们只能继续战斗,最后,竟然打跑了守城的敌军,打开城门放红七军主力进了城。
这是红七军成立以来,第一个缴获颇丰的大胜仗。李明瑞看到他们爬城墙的场景时说:“好!这个小连长好样的!他这次为红七军立了大功!”这就是一个16岁少年视死如归的“虎气”。
▲李亚明
红军时期,我父亲先后七次负伤,他的身上留下了九处伤疤,大部分都是在红七军当连长期间受的伤。他打仗不怕死、但从不蛮干,善于动脑子、讲战术,懂得在战场上最大限度保护自己,消灭敌人,这才获得了“小老虎连长”的美名。
编辑:王向明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