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论坛 | 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

2023-08-25

2023年8月8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融媒编辑部主办,红船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华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忆峥嵘岁月·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座谈会暨“传承红色基因 踏寻先辈足迹”红色之旅河南行主题活动在河南鹤壁拉开序幕。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开国大将黄克诚之子黄煦及夫人张小娴、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朱新春、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孙女吴本立、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外孙齐放、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及先生张志扬、开国元帅彭德怀侄外孙张峰及夫人胡东钊。此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社长赵德润,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总编辑练培黎,红船融媒编辑部总编辑,鹤壁市企业家代表杨爱宾、张岳全、牛宏等嘉宾参与此次活动。

座谈会上,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们回溯历史,先后讲述了先辈们的峥嵘岁月和各自的感言,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参加座谈会的嘉宾们畅所欲言,共同分享感悟,并就如何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力量展开讨论,为传承红色基因工作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王媛媛的发言,如下:

建军96周年,在“红旗渠精神”诞生的地方河南,共同怀念我们的革命老前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开国将帅们的人生,从小到大,从年轻到成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他们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发展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开国将帅离不开人民军队,人民军队也离不开他们,离不开各级优秀的指战员们。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不能只学习他们的战斗精神,也要学习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上的转变。

就拿我的父亲王近山来讲,“泥腿子”出身,从小给地主家放牛,从一个“放牛娃”一步一步成长为人民军队的战将。

十几岁,因为受不了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参加了红军。那时思想上很单纯,就为了给小伙伴报仇,造反就是为了让乡亲们吃饱穿暖。并非后人所讲有什么新思想、新思路,那时候他没有这些思想。

他是在战争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干部,不断经历生死,不断在战斗中总结经验才逐渐成熟起来。他作战勇敢,打起仗来像“疯”了一样,让敌人胆寒,与敌人厮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只有活下来才能继续战斗。

因为他打起仗来就发“疯”的脾气改不掉,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王疯子”。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后来战争结束,他的这种疯劲儿始终都存在。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思想引领,他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

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的党和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诞生出许多伟大的革命精神。

长征时期有“长征精神”,指引着老前辈们在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后来到了延安,又延伸出“延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又有了八路军“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指引着我们的抗日军民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再后来抗美援朝期间,又诞生了可歌可泣的“上甘岭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诞生的“红旗渠精神”等等。

在我父亲的思想上,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宗旨。每次打大仗、恶战之前,一定会把他们部队的党小组长和党员先锋们聚集在一起开党小组会,宣传党指挥枪的思想。无论何时都是党指挥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就是要服务于党。

▲王媛媛

我父亲20岁就当了师长,30岁就被任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六纵队是由地方游击武装改编过来的队伍,没有打仗的经验。我父亲在做动员时讲,我们虽然是游击部队,但是我们要打出个样子来,给野战军部队看一看。“六块半”要打出“九块半”的气势来。

那时候游击队员每个月的薪水是六块半,九块半的是正规野战军部队的待遇。意思是打得好以后大家也可以和野战军一样拿九块半,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以打胜仗为前提。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钱可能是边币,而非银圆。

部队动员后士气大振,从1945年开始,第六纵队走出太行山,在河南经历了许多战斗、战役。后来一直打到山东省西南部的定陶,打响了著名的定陶战役。

定陶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在战略防御阶段初期的一次重要战役。我父亲当时压力也很大,如果定陶战役打不好,第六纵队可能就会背上背包重新回到太行山打游击。但这次战役打得很好,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进攻,也扭转了解放区南方战线的被动局面。

河南是我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是他人生中的非常重要阶段,也是我们后人家国情怀的一部分。林县的“红旗渠精神”曾经感动过很多人,这也是革命老前辈们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辑:王向明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