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论坛 | 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人民军队的发展,是一条波浪形的曲线

2023-08-25

2023年8月8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融媒编辑部主办,红船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华融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忆峥嵘岁月·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座谈会暨“传承红色基因 踏寻先辈足迹”红色之旅河南行主题活动在河南鹤壁拉开序幕。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开国大将黄克诚之子黄煦及夫人张小娴、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朱新春、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孙女吴本立、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外孙齐放、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及先生张志扬、开国元帅彭德怀侄外孙张峰及夫人胡东钊。此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社长赵德润,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总编辑练培黎,红船融媒编辑部总编辑,鹤壁市企业家代表杨爱宾、张岳全、牛宏等嘉宾参与此次活动。

座谈会上,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们回溯历史,先后讲述了先辈们的峥嵘岁月和各自的感言,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参加座谈会的嘉宾们畅所欲言,共同分享感悟,并就如何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力量展开讨论,为传承红色基因工作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李亚明的发言,如下: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革命历程。当然,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到我们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整个发展历史。我想重点介绍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用一支部队的发展来看整个人民军队的发展。这支部队就是38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

我介绍这支部队,一是因为这支部队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完全能够折射出我们整个军队的发展历史。二是因为我父亲在红军时期就是38军前身部队红军时期的师长,抗战时期的团长、代旅长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司令员和首任军长,所以我对这支部队的历史也稍微熟悉一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里,38军无疑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声名远扬的英雄部队,它的红色血脉源自中国工农红军的几支重要部队。最早的一支是1928年7月22日由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大约是2500人的一个规模,这是最初的雏形。

平江起义是在革命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动的一次重要起义。红五军也是我军序列里最早的红军部队之一。平江起义的成功,促进了红一方面军的诞生和中央苏区的形成与巩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注入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后来每年的7月22日就被定为38军的建军纪念日。当时,国民党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是人民军队诞生和组建的一个基本模式。我们很多部队都是这样诞生的。

1930年在中央苏区成立了红三军团,除了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以外,还汇集了由黄公略、毛泽覃领导组建的红六军。到陕北后呢,又有先期到达的红二十五军加入。这几支部队都成为红三军团的骨干力量,他们都是38军的前身部队。

在中央苏区,红三军团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不断发展壮大,是红军主力部队之一。长征出发时呢,红三军团的兵力最多达到18000人,这是鼎盛时期兵力最多的时候。1934年11月,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三军团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役战斗,特别是在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娄山关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赢得长征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1935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后,红三军团缩编为红一军团红四师,也就是38军334团的前身。当时红四师也就是两千五百多人,回到了平江起义时的人数,这是部队发展的一个低潮期。在陕北,红三军团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红三军团缩编为红一军团红四师后,我父亲曾任红四师第二任师长,黄克诚伯伯任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38军前身红军各部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各部。红四师也缩编为343旅的686团,我父亲任团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当时686团兵力大约也就是两千多人。这个时期是我们整个部队最弱小的一段时期。

此后,115师各部参加了平型关等著名战役战斗七百余次,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打的大仗并不多,但正是利用我八路军处于敌后的有利时机,我们避其锋芒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根据地,壮大人民武装。38军前身各个部队人数有了大大的增加,一个连可能扩编到一个营甚至一个团了。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人数大大增加,为解放战争做好了准备。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这是38军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期间,38军前身部队山东军区第一师、第二师等主力部队都聚集到了东北,1946年合并并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这是38军前身各单位第一次组成一支军级单位,下辖三个师,万毅为首任司令员。几个月后我父亲调回到这支老部队任司令员,万毅改任政委。

在东北时期一纵打了许多成名之战,比如说初期的秀水河子歼灭战,后来的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沈等战役战斗。一纵都有非常耀眼的表现,被誉为东北野战军的三虎之一。部队打了胜仗,缴获了大量的美式先进武器啊,补充了大量兵源。这时候一纵真正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一纵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四野部队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秘密入关,直扑华北。当时38军的实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一个军下面四个师,六万余人,相当于华北军区一个兵团的兵力。在装备上呢,部队的武器有大的改善,三八大盖换成了美式冲锋枪,特别是重炮,38军都有自己的炮兵团,装备的是美式的105榴弹炮。和国民党部队相比,38军一个军的兵力和装备碾压国民党一个军,因此四野打天津时是处于完全优势的一方。38军和39军在我父亲的统一指挥下,组成西进集团,和东进集团相配合,29个小时一举拿下天津,迫使傅作义集团不得不在北平走上了和平起义的道路。

▲李亚明

解放天津之后,38军挥师南下。在全国解放战争中,38军从祖国最北方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最西南的中越边境的红河桥头,横扫大半个中国,进行主要战斗一百七十余次,转战13个省市,解放大小城市100余座。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首批入朝参战的38军打出了国威、军威,获得了彭德怀司令员的题词嘉奖,“38军万岁!”从此,38军就有了万岁军这个响亮的名号。

在漫长的战斗历程中,38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当年由红五军衍生而来的38军334团,不仅被中央军委认定为全军22个红军团之一,还被列为十大猛虎团之首,也是我军第一支摩托化部队和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中央军委最终命名334团为平江起义团。

这支英雄团队从平江起义的硝烟战火中走来,历经四千多次战斗洗礼,先后为共和国培育出将近200位少将以上开国将军和一千多名战斗英雄。如今,38军这个光荣的番号已经退隐到历史的帷幕之后,但是它经典的红色血脉,它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它代代相传的居功伟业,依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中最辉煌的一页。

回顾38军历史,我们完全可以清楚看到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这个发展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波浪形的曲线。

我很同意金一南在他的书里《苦难辉煌》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革命战争实际上是胜利走向失败,失败再走向胜利这么一条波浪形的曲线。路线正确打胜仗,部队壮大;路线错误打败仗,部队受到重大损失。现在为什么说我们的人民军队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胜利呢?总结起来,专家学者可能会有很多理由。我认为有这么几条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汲取。

第一,人民军队党指导,胜利前进党指挥。回望历史,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让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从古田会议开始,支部建在连上被证明是最英明、最正确的决定。

第二,人民军队要和人民血肉相连,永远做人民的子弟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我们的军队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革命低潮时期,战斗的失败,往往是我们离开了根据地,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在人数和装备处于优势的敌人面前就力不从心,就很可能打败仗。历史上的西路军惨败和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

第三,一定要加强部队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广大干部和广大官兵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任何时候都要敢于牺牲,敢于胜利。这就是这支部队最大的战斗力。

第四,人民军队从创立起就是一支充满创新活力,具有变革朝气和胆识的新型军队。这一新型军队能时刻针对我军使命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走出自己独特的创新之路。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当时最先进、最完美的军事指导思想。人民战争的理论是我们制胜法宝。我们绝不墨守成规,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因此说 ,研究和确立符合我军实际情况的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编辑:周晓宇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