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志士成为了英雄,他们的名字可能被人们永远铭记传颂。但是,还有千千万万的地下工作者牺牲在最黑暗的时代,他们的事迹罕为人知,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周海涛,她是千千万万从事地下工作牺牲的先辈们的一个缩影。 周海涛是中共早期高级干部周肃清的大妹妹,很早就参加了革命。1933年3月1日前后,周海涛在上海涟文学校以教书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时,不幸被捕,在国民党江苏第三监狱(即著名的狮子口监狱)中受尽折磨,坚贞不屈,最终惨死狱中,成为当时著名的革命烈士。 近日,周肃清之子周太和接受了红船编辑部的采访,期间他向我们讲...
2023-08-10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之一,吴志民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誉为“万岁军”38军的后代 。当年,志愿军常年在前线打,军娃们都生活在大后方,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代“留守儿童”,与战火硝烟中的将士官兵们有着割舍不掉的血脉亲情…… 近日,在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时,开国少将吴岱之子吴志民便动情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的“留守儿童”故事。吴志民告诉红船编辑部,自己虽然是新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之一,但在他们家,因为战争的缘故,兄弟三人分别成为了不同时期的留守儿童。 以下来自于吴志民的讲述。 抗日战争胜利初期的留守儿童 我们家的前三个孩子,都有过与父母亲分离的经历。爸爸妈妈十分疼爱我们三个儿子,可一遇到战...
2023-08-10陈晓霆常常想起父亲陈福初多次说过的一句话:“革命牺牲了那么多人,我们活着的都是幸存者,想想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争个人的名利地位呢。” 从1932年7月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开始,陈福初长期战斗在无线电技术侦察战线,是我军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开创时期的参与者,为共和国的建立和祖国安全奋斗了一生。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接见军委二局人员时,勉励大家为革命事业甘当无名英雄。毛泽东特别借用鲁班修桥的故事,形象地阐明了石料与桥、局部与整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求二局的同志做一块革命的“鲁班石”。 鲁班石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关键作用。从此,做革命...
2023-08-101973年10月7日,开国少将、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吴荣正英年早逝。同年,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授予吴荣正将军革命烈士称号。 ▲吴荣正将军 其生前工作过的部队首长和战友们无不为之深感惋惜。炮兵11师(原喀秋莎火箭炮第21师)党委称吴荣正“对部队的建设,有过令人难忘的贡献”。 年少上征途,举起镰刀锤头。战斗毕生尽瘁,甘为孺子牛。痛华年早逝,丹心一片长留。女儿英雄林立,接班续春秋。 张爱萍上将为悼念吴荣正写的这首《折柳枝》词,不仅总结吴荣正为革命不惧生死,“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德,也表达了自己对烈士后代的关怀。2023年,是吴荣正将军诞辰107周年,他的小女儿吴...
2023-08-10周肃清,中共早期高级干部,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一位重要的党史人物,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尤其在北伐军中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人物,曾和我党我军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并肩战斗,尤其是与周恩来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周肃清 周肃清的一生可谓命途多舛,1928年周肃清由中央派往莫斯科学习,期间与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即使是非法监禁、流放北极也不屈服,表现了中共早期革命者的崇高气节,滞留异国27年后才返回祖国,被喻为现代“苏武”。 近日,周肃清之子、国际著名经济地质及金矿专家周太和博士接受了红船编辑部专访,向我们讲述了父亲悲壮传奇的人生...
2023-08-10阜新位于辽宁西北部,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在辉煌的时候,全市有八大煤矿和其他与煤矿配套生产的大型工业企业,是全国瞩目的煤电之城。“百里矿山”在这里曾是瀚海一般的存在,占城市一半还要多人口的矿工群体支撑起了阜新的过去。如今虽然煤炭资源已经枯竭,但它留下的所有遗迹时刻告诉每一位来者,这里曾经辉煌过。“建设祖国、奉献自我”成为一个时代的号角,矿工群体的朴素厚道品格仍继续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流淌。 作为煤电之城,如今的阜新又有了新的名片:“世界玛瑙之都”。阜新的玛瑙产品和玛瑙雕刻工艺享誉海内外。2006年,“阜新玛瑙雕”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做玛瑙生意和雕刻是大多数当地人谋生创...
2023-08-101993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消息曾这样评价他: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人民铁路事业无私地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25岁时,他放弃每月70块大洋俸禄的站长职务,在“九一八”事变后,誓言抗战;27岁,他组建自卫军与日军激战,视死如归;39岁,他成为第一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被陈云调侃为“没有手表的省主席”。他,就是陈大凡。 近日,陈大凡之子、原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延安儿女故事团成员陈虎受邀接受红船编辑部的采访,动情地讲述父亲那不平凡的一生。 01 陈大凡放弃厚禄,毅然投身抗战 陈大凡,曾用名陈锡勇、陈庸,出生于1906年,家境贫寒,陪富家子弟当书童,学了...
2023-08-10“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作为驰骋广西威震南疆的抗战名将,陈宝仓将一腔爱国热血全部倾注于抗日杀敌的战场。 陈宝仓将军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曾官至国民党中将军衔。作为驰骋疆场的抗日爱国将领,他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抗战胜利时他曾主持青岛日军受降仪式,见证了青岛历史重要的一页;解放前夕,为了祖国统一他毅然前往台湾潜伏, 成为我党隐蔽战线中出色的特工。这是陈宝仓将军一生中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陈宝仓将军一生戎马,写下了他的传奇人生,然而他的传奇绝不止这些。近日,红船编辑部与陈宝仓外孙女李敏进行了面对面专访,交谈之间她为我们还原了一个鲜明的抗日名将形象。 ▲李敏接受红船编辑部...
2023-08-10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不曾亲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却隐蔽身份潜入敌人的“心脏”,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陈宝仓将军就是我党赴台潜伏的隐蔽战线战士代表之一。 “从驰骋广西威震南疆的抗战名将,到主持日军投降仪式的显赫将军,再到台湾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的我党隐蔽战线战士,外祖父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完了悲壮的人生道路,用高昂的革命旋律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李敏称。 近日,红船编辑部对陈宝仓外孙女李敏进行了专访。在她的讲述下,陈宝仓将军坚强沉稳、坚贞不屈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深入虎穴 陈宝仓在青岛、济南接收完毕后即调往国防部联合勤务...
2023-08-10近日,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革命烈士王德林的孙女王同接受了红船编辑部专访。以下内容是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 我的祖父王德林,担任过中国国民救国军总指挥。他最爱文天祥写的《正气歌》,不但自己会背诵,还要求我的父亲也会背诵。“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祖父的座右铭,至今我还保留着父亲在80岁时默写的《正气歌》。 ▲王德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要在安图明月沟修铁路,这里正好是祖父驻地范围,他的部下开枪打死了日本测量员。吉东抗日第一枪,让他从一个有民族良知的军人,逐渐成长为自觉抗日的东北义勇军领袖。 他的队伍里有三多:一是山东人多;二是共产党员多;三是从这支队伍里走出来的中共高级抗日将领多,如周保...
2023-08-10